于吉与孙策的交集

历史上确有于吉其人,也的确死于孙策之手。

《搜神记》取了两人交集之际的一个片段,说出了一段颇有神奇感的故事,暗含因果报应之义。因此,不得不先说说孙策。孙策,在当时绝对是一位有为青年,勇猛敢为,十七岁就开始带兵打仗了,却不到二十七岁时就死了。

于吉是位道士,据传医术不错,在孙策的帐下做事。或许正因为医术好,所以人缘也不错。《搜神记》里谈到孙策要杀于吉,主要原因就是于吉的人缘太好了,将士都爱与他打交道,有形成小团体的嫌疑。借天旱为由,孙策要求于吉马上把天上的雨求下来,否则就要杀死他。

想必于吉也在做求雨的事,只是做不到及时呼风唤雨,说明他还不能算是神仙。他没等到所求的雨落下来,就被孙策杀死了,而且是暴尸,是士兵们出于人道,替他的尸体略做了一些保护。

想必是大雨倾盆,尸体冲走了。

应该说于吉死的很冤,也很惨。孙策对此也有内疚,加上有病在身,随后也死了。

两个人的死,放到一起看,自然就有报应的含义在里面了。书中有大段这方面的描述,细细读来,并不见得就是于吉的魂魄拉他去阴司的。

笔者在这里主要是谈神鬼之事,用这种眼光来分析,他们的死都是天命所然。

主要谈于吉,肯定不是神仙,不然的话没有必要借孙策之手上天报到。他最多算是某个神仙的部下,做了不该做的事,被那一位神仙招回了。但不管怎么样,于吉还是很有本事的,终究是把雨求下来了,尽管在身后,估计后来也成了仙。

2014-11-02

《干倒<搜神记>》专栏029

原文:孙策欲渡江袭许,与于吉俱行、时大旱。所在熇厉,策催诸将士,使速引船,或身自早出督切。见将吏多在吉许。策因此激怒,言:“我为不如吉耶?而先趋附之。”便使收吉至,呵问之曰:“天旱不雨,道路艰涩,不时得过。故自早出,而卿不同忧戚,安坐船中,作鬼物态,败吾部伍。今当相除。”令人缚置地上暴之,使请雨若能感天,日中雨者,当原赦;不尔,行诛。俄而云气上蒸,肤寸而合;比至日中,大雨总至,溪涧盈溢。将士喜悦,以为吉必见原,并往庆慰。策遂杀之。将士哀惜,藏其尸。天夜,忽更兴云覆之。明旦往视,不知所在。策既杀吉,每独坐,彷佛见吉在左右。意深恶之,颇有失常。后治疮方差,而引镜自照,见吉在镜中,顾而弗见。如是再三。扑镜大叫,疮皆崩裂,须臾而死。(吉,琅琊人,道士。)

白话:吴国孙策想渡过长江袭击魏国首都许昌,于是带着道士于吉一起走。当时天气十分干旱,他们所在的地方炎热得厉害。孙策就催促全体官兵,让他们快一点把船拉来准备渡江进军。他又亲自一早出去督促,却看见将宫们多聚集在于吉那里。孙策因此而被激怒了,说:“我做得不及于吉吗?你们倒先去依附他!”就派人去抓于吉。于吉被抓来了,孙策就责备他说:“天气干旱得一直不下雨,水遭受到阻碍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拉齐船只渡过江去,所以我一早出来动员大家。但您不和我共患难,却安心坐在船中,装神弄鬼,败坏我的部队。今天该把你宰了!”就命令部下把他绑了扔在地上,让太阳晒他,并命令他求雨。如果他能感动上天,中午就下雨的话,就宽大赦免他;否则,就执行死刑。一会儿,云气向上蒸腾,一块一块地合拢来。等到中午,倾盆大雨一下子倒了下来,河流山川都满得溢出来了。官兵们十分高兴,认为于吉一定能被宽大了,就一起前往庆贺慰问。孙策却在这时把于吉杀了。
官兵们都很悲痛惋借,就把他的尸体藏了起来。那天夜里,忽然又有乌云升起,把他的尸体盖住了。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,不知道于吉的尸体到什么地方去了。
孙策杀了于吉以后,每当一个人坐着,就仿佛看见于吉在他的旁边。他心里非常厌恶于吉,精神也有点失常了。后来他治疗伤口刚刚痊愈,便拿起镜子来照自己,却看见于吉在镜子中,他便转过头不看。象这样照了好几次,他突然扑倒在镜子上大叫大嚷、伤口便都溃裂开来,一会儿就死了。

发布者

海起

一个业余创作者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请回答以下数学题。 *超出时限。 请再次填写验证码。